• 微信服務號

  • 微信訂閱號

健康科普

位置:首頁 > 健康科普 > 健康宣教

老年人慢病預防健康宣傳

發布時間:2022-11-30瀏覽量:

心腦血管病、癌癥、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發病廣、致殘致死率高,嚴重危害健康和生命,給個人、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。

一、心腦血管病

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,泛指由于高脂血癥、血液黏稠、動脈粥樣硬化、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、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稱。

發生在心臟動脈血管的病稱為心血管病,主要有心肌梗塞、冠心病,心肌梗死;

發生在腦動脈血管的病變稱為腦血管病,主要有腦溢血、腦梗塞等。

心腦血管病高危人群:年齡大于35歲、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患高血壓和糖尿病、體重指數(BMI)大于24(體重指數BMI=體重/身高的平方,國際單位kg/m2)、腰圍大于90cm(女性大于85cm)、長期吸煙。

降低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:

1.合理膳食:飲食低脂、低鹽、低糖,少吃動物內臟,適量食用肉、魚、蛋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奶制品、豆制品。

2.適量運動:選擇些你喜歡的運動,每天不少于30分鐘。

3.控制肥胖:控制自己的體重,避免肥胖。標準體重是身高(厘米)-105=體重(公斤)

4.戒煙限酒:不吸煙,少飲酒。

5.避免壓力:保持心態平和、樂觀,避免過于激動。

6.生活規律:勞逸結合,避免長時間腦力勞動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
二、高血壓

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/或舒張壓增高(>=140/90mmHg) ,可伴有心、腦、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。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,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。

常見癥狀:頭暈頭痛、肢體麻木、耳鳴眼花、心煩心悸。

高血壓患者的自我調整:

1.合理營養:食物多樣,以谷類為主,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,喝牛奶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防治的基石,持之以恒將終身受益。

2.戒煙限酒:提倡戒煙,提倡不飲或少飲酒。

3.合理用藥:高血壓患者用藥應合理選擇、長期堅持、規律服用治療高血壓藥物,控制血壓減少心、腦、腎等器官損害。

4.膳食限鹽:成人人均每天攝鹽量6克以下,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。

5.定期測量血壓:學會在家庭定期自測血壓或到村衛生室、社區衛生服務站測量血壓。

6.心情舒暢:高血壓是一種身心疾病, 任何精神刺激都會使血壓升高,保持身心愉悅,避免精神緊張、激動、焦慮。

7.控制體重與減肥:減少攝入高熱量食物,適度增加有氧運動量,使體重指數保持在20 -24。

8.適量運動: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,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,以微出汗為最佳效果,運動后感覺舒服,不疲勞,防止亞健康、起到延年益壽作用。

9.合理休息:高血壓病人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,早睡,不熬夜。

三、糖尿病

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升高及多種代謝紊亂為特征的疾病。并發癥多,可造成殘廢、致死、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。

糖尿病臨床表現:主要表現是“三多一少”即多飲、多尿、多食、體重減輕。有些病人無任何癥狀,體檢時發現血糖升高。正常空腹血糖參考值:3.9-6.1mmol/L。

糖尿病診斷標準: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.0mmol/L。

糖尿病飲食病原則:一日三餐要合理控制總熱量,粗細搭配、定食定量、強調食品多樣性,不偏食,少吃垃圾食品,忌吃甜食,戒煙限酒,不限制飲水。

糖尿病的運動指導:運動治療是治療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。運動中要注意適量、持續,更要注意安全,避免低血糖的發生。老年病人更要嚴格掌握運動指征。

需注意以下幾點:

1.不要空腹進行運動,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,選擇餐后1-1.5小時開始運動,認識低血糖反應的早期表現,隨身攜帶糖塊或含糖物,以備在出現低血糖時食用。

2.糖尿病藥物指導:應在醫生的協助和指導下用藥,不可擅自改藥、停藥。

四、癌癥

癌癥是威脅人類健康常見的、多發的慢性病。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和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,可侵襲身體的幾乎任何部位。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、多階段、復雜漸進的過程,與環境因素、生活方式、遺傳和免疫因素密切相關。

(一) 根據監測結果顯示,惡性腫瘤發病率前五位是:

女性:乳腺癌、肺癌、胃癌、甲狀腺癌、子宮癌。

男性:肺癌、胃癌、食管癌、肝癌、結直腸癌。

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:吸煙,超重、肥胖,缺乏運動、不健康飲食、過量飲酒、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、紫外線照射;病毒或細菌感染(乙肝病毒、丙肝病毒、人乳頭瘤病毒、幽門螺桿菌病毒);空氣、水、土壤污染,職業中的致癌物質;遺傳易感性及生育因素。

(二)不同癌癥的預防措施:

1.預防食管癌: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,避免進食過快、過熱、過硬或具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,戒煙限酒并注意口腔衛生。

2.預防胃癌:要吃低鹽食物,不吃霉變的食品,不暴飲暴食,經常食用豆制品、新鮮蔬菜、水果等,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。

3.預防肝癌:以接種乙肝疫苗為主,不吃發霉變質的食物,特別是發霉的玉米、花生、大米、高粱等。不過量飲酒。

4.預防肺癌:以戒煙、控煙為主。

5.預防腸癌:應進食低脂肪食物、多纖維的蔬菜,避免超重和肥胖。

(三)出現以下癥狀時應提高警惕。

1.肺癌:久治不愈的干咳或痰中帶血,特別是45歲以上吸煙男子,原因不明的咯血、胸悶、胸痛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。

2.肝癌:長期消化不良,原因不明的惡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瀉乏力、右肋下隱痛;反復牙齦出血、鼻出血、皮下瘀斑等。

3.胃癌:胃痛,反復嘔血、黑便,進行性食欲減退、厭食、易飽腹感,上腹部脹滿不適隱痛。

4.食管癌:進行性吞咽困難,胸骨后燒灼感、異物感或疼痛。

5.結直腸癌:不明原因的腹痛,便血,大便習慣改變.腹瀉、便秘(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),大便變細、變形。

6.乳腺癌:乳房腫塊,質硬,多為單發;乳頭有血性分泌物,乳房皮膚呈橘皮樣改變;兩側乳房不對稱,乳頭回縮、凹陷。

7.宮頸癌:異常陰道出血,接觸性出血,白帶增多,呈血性或洗肉水樣,下腹痛、腰痛。

(四)部分癌癥是可以治愈的

隨著癌癥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以及治療新方法的不斷推出,療效不斷提高,大約30%的癌癥死亡是可以避免的。

治療癌癥多管齊下:

1.臨床治療

發現癌癥要到正規醫院接受系統的規范治療。主要治療方法有手術、放療、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等。

2.綜合康復治療

綜合康復治療包括心理康復和生理康復。基本原則——樂觀的心態、平衡的飲食、適當的鍛煉、合理的用藥、定期的復查。

3.姑息治療

主要是針對晚期癌癥患者,是緩解癌癥本身和治療所致的癥狀及并發癥,減輕患者的軀體痛苦和心理負擔。

五、齲齒

齲齒俗稱蟲牙、蛀牙,是細菌性疾病。如不及時治療,病變繼續發展,形成齲洞。齲病是口腔主要的常見病,特點是發病率高,分布人群廣。

防齲工作應從牙齒萌出就開始:

1.早晚刷牙、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。

2.少吃酸性刺激食物,睡前不吃零食。

3.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,如糖、巧克力、餅干等。

4.不可吃太多的過于堅硬的食物,以免牙齒磨損。

5.定期檢查口腔。

6.平時飲食應多攝入富含鈣、無機鹽等營養食物,盡可能食用高纖維粗糙食物。

六、骨質疏松

1.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,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礦物質含量低下、骨結構破壞、骨強度降低,易發生骨折。疼痛、駝背、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質疏松的特征性表現。

2.人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應當注重骨質疏松的預防,嬰幼兒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與成年后骨質疏松的發生有密切聯系。

3.富含鈣、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對預防骨質疏松有益。

4.吸煙增加患骨質疏松的風險。

5.過量飲酒可導致骨質疏松。

6.步行或跑步等能夠起到提高骨強度的作用。

7.多曬太陽,平均每天不少于2O分鐘日照。充足的光照會對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。

8.預防跌倒。老年人90% 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。

9.高危人群(老齡,婦女絕經,有家族史,低體重,性激素水平低下,吸煙,過度飲酒或咖啡,體力活動少,飲食中鈣和/或維生素D缺乏,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,應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。)應當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骨質疏松檢測,早診斷,早治療。

七、肥胖

1.體重指數(BMI)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,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(BMI=體重kg/m2),BMI值低于18.5, 體重過輕;BMI值18.5-23.9體重正常;BMI值24-27,體重過重;BMI值28-32,肥胖;BMI值高于32,非常肥胖。了解肥胖,知曉自己是否肥胖。

2.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超重肥胖。

3.超重及肥胖者應通過控制飲食和積極運動控制體重。

4.超重肥胖者應長期堅持減重計劃,速度不宜過快。


一分快3平台